“三段話題暢談感悟,走近新華茂人,且看大家怎么說?!?
#初識華茂 我的印象
李 茂:華茂以教育為根基,開拓創(chuàng)新,求真務實,塑造成為中國教育產業(yè)領域中受信賴的品牌。我要立足自身,提高自我工作能力與文化內涵,努力將自身素養(yǎng)與華茂企業(yè)文化相融合。
陶巧英:剛進入華茂,就感受到了華茂規(guī)模的宏大。漸漸地知道了徐萬茂先生,是他,帶領著華茂,從出口竹編工藝品到發(fā)展教學用具,再到成立外國語學?!陂g有過無數挫折,但他以頑強的毅力、過人的智慧、誠信的品格一一克服。
王惠忠:徐萬茂先生的事跡深深感觸著我,自從搬到集團總公司辦公樓上班,每天經過樓梯就能看到“教育為本、支教為榮”八個大字,讓我感受到華茂在教育上的決心與態(tài)度。
阮 倫:我對華茂的認識是從《商學有道》這本書開始的。當時花了兩天時間讀完這本書,對企業(yè)的經營理念、發(fā)展歷程、企業(yè)文化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。其實,這又何嘗不是一本“為人之道”的書呢?“我們的企業(yè)取之于教育,用之于教育”,這是徐老先生經常說的話,也是最打動我的一句話。加入華茂,似乎又進入了一個學校深造。
張格平:初識華茂,來自對華茂外國語學校的認識與了解,來自對火燒竹編的感動與敬仰,來自老一輩口中的誠信華茂的形象,特別是“華茂彩虹行動”關愛留守兒童夏令營這個活動,對于做母親的我來說,在教育小孩、培養(yǎng)孩子情感自主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啟發(fā)和幫助。
廖錫穎:一個以教育為立業(yè)之本的企業(yè),自身的企業(yè)文化底蘊必定是深厚的,如同一名紳士,他在社會中的姿態(tài)取決于他的內涵。關注社會效益,突破了企業(yè)單純謀利的局限,具有更遠大的眼光,這是心懷天下的睿智。
王元珠:是誠信、責任、奉獻的信念將華茂事業(yè)一步步推上高峰。在企業(yè)良好的發(fā)展態(tài)勢下,企業(yè)領導人始終不忘回報社會。早期給6所高校捐款,美術館的書畫捐贈及近期的彩虹行動,都實實在在的體現了華茂以人為本、奉獻社會的追求,華茂低調做事、全心回饋社會的舉動令每個華茂人都感到自豪、驕傲。
嚴凱杰:華茂集團在我們鄞州人眼里,是一個值得我們驕傲的企業(yè)。以教育為本,華茂外國語學校為社會培養(yǎng)出優(yōu)秀的人才,以“彩虹行動”為代表的公益活動,更是幫助了許許多多的孩子——一個重承諾、講誠信、做公益、負責任的企業(yè),這是我心中的華茂。
#初入職場 且行且思
廖錫穎: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步入社會,能在制度規(guī)范完善的企業(yè)工作,能及時認清自己的不足并將之改正,讓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。作為新人,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,除了工作經驗,還有與人相處以及對待事情的心態(tài),這些遠比書本理論更具價值。
陳春睿:我們部長告訴我,作為一名會計,訂憑證是一項基本功,我嘗試了很多次發(fā)現無論怎么做所裝訂的憑證都沒有老員工訂的穩(wěn)固。其實校園跟社會有多么的不同,我明白現在最需要做的是如何與這個社會磨合,與這份工作磨合,與這個企業(yè)磨合。
李文杰:同事都十分熱心,想必是企業(yè)文化的潛移默化所致,這讓我在工作中更有信心。今天在接受了企業(yè)文化的熏陶后,我認識到,工作并不只是為了賺錢。華茂的公益事業(yè)也讓我意識到,雖然在這個集體中我的力量很小,但是我的小小力量卻在為社會做著貢獻。
席寶強:入職以來,很快適應了數字技術部研發(fā)的節(jié)奏。數字技術部的覃老師經常在工作之余,利用休息時間把溝通會議做好,使大家的技能素養(yǎng)很快的提升。他還會下設備間幫忙一起裝機和發(fā)貨,這種帶頭精神大大提升了整個團隊的協(xié)作能力。正是這樣的工作氛圍,帶動我們一起成長。
蒲林峰:進入公司以來,我有過挫折,有過失敗,剛進入一個新的工作環(huán)境,我明白自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。我清楚的記得沈工對我說的話,“要想做的比別人好,就要比別人努力兩倍”。無論工作多么艱巨,都要做到堅持與用心,與同事團結協(xié)作,爭取作出好成績。
金鑫豪:在工作中,同事們和經理每次下工地處理事情都會主動帶上我,然后將處理的技巧和原因給我一一講述。在生活中,也對我關懷備至,在國慶時候,大家都留在工地值班,卻讓我回老家看望父母。華茂,讓我感受到家的溫暖。
王惠忠:與陳志君Tony共事的這幾個月,對我影響很大。國貿天貓店正在慢慢步入正軌,每天與部門成員一起工作都很有意義,有時遇到一些困難,Tony會給情緒不好的同事做思想工作。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“今天不努力工作,明天努力找工作”,在他的影響之下,我也很少讓自己閑下來。我在他身上學到了很多。
阮 倫:我的工作地點是東錢湖畔,那里景色怡人,但最美的畫面莫過于在教育論壇項目上建設的人們。今年臺風“鳳凰”來襲,公司發(fā)動全體員工抗臺,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施工項目并未遭遇任何損失。這次抗臺行動讓我印象深刻,華茂人肩上所承擔的責任感,正是華茂茁壯成長的強大動力。
張格平:起初因為對業(yè)務不熟悉,每件事都小心翼翼。和藹可親的胡經理悉心仔細地給我講解工作重點,交待要辦事件,指導我如何處理異常事件,讓我迅速掌握了工作的處理方式。今后也希望自己能腳踏實地的做好每一件事,讓自己這顆小螺絲釘發(fā)揮最大用處。
#規(guī)劃自我 展望未來
王元珠:希望能在華茂學到更多在學校無法學到的東西,積累更多的經驗,更好的學會與客戶溝通,發(fā)展合作對象。愿現在每一天的積累,都能為將來的發(fā)展鋪墊。
嚴凱杰:我希望能更好的塑造自己,在會計這行學得越來越多,越來越精,變得更加專業(yè)。希望能在工作中得到領導的認可,同事的認可,我會為了我的理想努力奮斗,苦點累點都是值得的。
林 娟:在這個以社會效益帶動經濟效益、用心做著教育事業(yè)的企業(yè)里,我一定會腳踏實地地工作,努力學習,不斷豐富自己,提高自己。在未來的日子里,我與華茂一同成長!
陶巧英: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,我會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識與技能,了解公司基本流程和各部門的工作,并繼續(xù)學習英語,提高閱讀能力和口語能力,使工作進行的更加順利。相信自己會繼續(xù)努力、永不言棄。
陳春睿:或許書生意氣,或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,從會計這一職業(yè)來說,我對工作的目標包括了一年內能獨立、正確的完成一名會計師需要做的所有工作,3年內能擁有成為一名主辦會計的能力。我對未來的生活的要求,或者說是人生理想,更像是海子所形容的“面朝大海,春暖花開”。
金鑫豪:對于自身,我決定不僅要在土建工程專業(yè)上融會貫通,在其他能力上包括表達能力、規(guī)劃、對于社會的認知能力及外語等方面都要建立目標,力爭有所建樹。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做大項目的規(guī)劃,大工程的管控,做一個低調而具內涵的人。
張寶瑞:人往高處走,若是不學習、不充實自己,早晚有一天會被社會淘汰。我從事房地產行業(yè)已有兩三年時間,希望在以后工作的過程中,不斷學習,提升自己,讓自己更加優(yōu)秀,一步一個腳印,腳踏實地,為公司、為社會獻出自己的一點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