寧波華外 顧惠英
在班主任的路上走了很多年,與同學們一起探索,成長,進步。一個好的班主任要有愛心、耐心和責任心,愛之有度,嚴之有度;也要有一些好的習慣,如微笑的習慣,感恩的習慣,傾聽的習慣,贊美的習慣,反思的習慣。
多把贊美給學生
教師的贊美是一座橋,能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之河;教師的贊美是一種無形的催化劑,能增強學生的自尊、自信、自強。我們班主任要做的,就是及時發(fā)現(xiàn)他們值得贊美的地方,然后大聲地說出來,把贊美學生變成一種習慣。當你把贊美變成一種習慣,你就會驚奇地發(fā)現(xiàn):說你的學生行,會有更多的學生越來越行!作為教師都有這樣一種感覺,各班總有幾個學生既不勤奮上進,又不惹事生非,對班級一切活動既不反對抗議,又不踴躍參加;雖然學業(yè)平平,也沒明顯缺點。教師對學生小小的成功,點滴的優(yōu)點給予贊美,可以強化其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,促進良好心理品質(zhì)的形成和發(fā)展,有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。
用愛心為后進生撐起一片天空
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談到后進生時說:“這些孩子是人類的無限多樣化的花園里最脆弱最嬌嫩的花朵。” 我認為教師的責任就是點亮學生心中的燈。作為一名班主任,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關注每一位孩子,使他們和其他學生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,展現(xiàn)自己獨特的風采。
我的班級里小Z,不愛做家庭作業(yè),學習成績很差,幾次找家長談話,效果也不是很好。我試著發(fā)現(xiàn)其他優(yōu)點也在班集體面前給予放大,讓他覺得自己身上有很多優(yōu)點,比如體育好,有時做衛(wèi)生還不錯,從而激起他向上從善的愿望,激發(fā)他的內(nèi)驅(qū)力,逐漸轉(zhuǎn)換成持之以恒的行動力。我找他談心的重點也從說教批評轉(zhuǎn)換為聊天式,讓他從進班公室的“驚嚇”轉(zhuǎn)為放松或“驚喜”,我試著與他聊他的家庭,他的愛好,他的特長等:在表現(xiàn)好的時候獎勵他點小獎品或在特殊的日子給他點小禮物。作為回報,他的作業(yè)都能按時上交,上課也認真了很多。
耐心和傾聽是潤滑劑
感覺學生的內(nèi)心世界,傾聽不失為一種好方法。積極去聽,與學生交談,從中了解學生的某些動向,不少教師總認為學生是小孩子,不樂于傾聽他們的談話,特別是學生犯錯誤時,更是不給他們說話的機會,任憑自己對學生大加訓斥,這樣不利于教育好學生。
反思一下:作為教師,有時憑自己的主觀判斷去對待學生實在不應該,工作再忙,也要給學生說話的機會,也要尊重他們的人格,認真傾聽他們的說話。或許傾聽完了,事情就已經(jīng)解決了一半。當每一次耐心的傾聽解開了學生的心結,我們自己的心里也是無比愉悅的,這雙贏的事情我們何樂不為呢?